發布時間:2024-11-20
瀏覽次數:77次
阿塞拜疆當地時間11月15日下午,“節能降碳中國行動”主題邊會在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29次締約方大會(COP29)中國角舉辦。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文華在COP29期間舉辦的“節能降碳中國行動”主題邊會上透露,中國建成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。此外,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此前曾介紹,我國光伏組件產量連續16年位居世界首位,為全球提供了70%的光伏組件和60%的風電裝備。2024年上半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35.2%,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……
動力電池研發全球領先
文華作主旨發言時,介紹了中國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。他指出,中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建成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;同時,中國構建了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減排政策體系,能源轉型成效明顯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提前6年多實現向國際承諾的目標;建筑和交通綠色轉型步伐加快,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超過90%,2024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已突破1000萬輛;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,過去十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約60%。
從201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剛剛破萬起步,到2024年的11月14日邁上千萬輛臺階,十年多時間,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11月14日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消息稱,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,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迎來了新的里程碑。
11月14日距離今年底還有一個半月時間,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已突破1000萬輛,比去年全年958.7萬輛的產量增長了4.3%,展現出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規模。
據了解,從今年8月份,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首次超過燃油車開始,8月、9月、10月,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占比連續三個月超過50%。可以說,2024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
專家表示,當前,我國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全球領先,插混專用高效發動機、變速箱和集成式增程器全面進入市場,并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、輻射面最廣、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。此外,我國日漸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,讓企業在成本控制和市場響應速度上都展現出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,得益于系列支持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,得益于行業企業突破技術難題、提升產品性能,獲得了消費者認可,得益于堅持全球分工合作、互促互進,構建了優質高效的國際化產業鏈供應鏈體系。
此外,今年初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約為1150萬輛,目前來看,這一數字有望超過1200萬輛。專家表示,我國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先發優勢,正在轉換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新動能。
光伏組件產量位居世界首位
此前,在2024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上,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、副主任趙辰昕發布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重要成果,提到光伏組件產量連續16年位居世界首位,為全球提供了70%的光伏組件和60%的風電裝備。全球前10家風電整機企業中有6家中國企業,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中有6家中國企業。
同時,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全面推進。我國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。“十四五”前三年,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,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約7.3%。鋼鐵、電解鋁、水泥、煉油、乙烯、合成氨等行業的能效標桿產能占比平均提高約6個百分點。
此外,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顯著。推動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,加快淘汰落后產能,目前已累計退出鋼鐵落后產能1.5億噸以上,完成鋼鐵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.34億噸,壓減粗鋼產量超4000萬噸,培育近5100家綠色工廠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。2024年上半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35.2%,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。
能源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
2023年,我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增長至17.9%;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5.16億千瓦,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.9%,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%以下;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突破2萬千瓦……近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》,展現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部署持續取得新成效。
綠色低碳轉型,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。根據報告,2023年,我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6.8%、2.7%,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33.6%、15.7%。
交通領域綠色低碳水平持續提升。報告提出,2023年,全國鐵路、水路貨運量比2018年分別增加10.09、23.40億噸,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鐵路、水路、封閉式皮帶廊道、新能源汽車等綠色運輸方式疏運煤炭比例為91.8%、疏運鐵礦石比例為78.8%;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041萬輛,充電基礎設施新增338.6萬臺。
“我國推動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,采取節能提高能效、建立完善碳市場、增加森林碳匯、提高適應能力等一系列措施,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‘1+N’政策體系,能源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,碳市場建設不斷取得進展,碳排放統計核算等基礎能力持續提升,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。”在11月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,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說。
北京商報綜合報道